諮商在做什麼?

2021-07-28

諮商是以談話為主的工作,目的是協助來談者整理想法、情緒,探索行為背後的原因,透過覺察與調整,邁向自己想要的方向。

白話點講,可以把我的工作當作心靈整理師,唯有整理好心理,才能知道方向,並有動力改變。

迷思一:生病了才需要找諮商師

其實是,當你需要有個地方,可以安全、自在、保密的討論,諮商師都會是個適合的對象。

來談者的原因百百種,有想更了解自己,期盼提升自我,希望能快樂一點,渴望放下某些想法或經驗,生涯迷惘,感情上的各類議題,人際衝突,想弄清楚與家人的關係...

諮商是個能更深入認識自己、釐清想法、接觸情緒所要傳遞的訊息,探索自己的行為並調整的過程。

這樣講,還是很抽象,但諮商是個體驗的過程,真的是嘗試過才會知道。

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補充。

雖說主要是談話,但不同諮商師會有各自習慣的工作方式。

例如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還沒完全,兒童諮商師會運用一些沙遊、玩偶、牌卡等媒材互動,藉由互動反應,去建立關係,理解兒童的狀態,並且身教。

完形、心理劇背景的諮商師,會在談話過程中,運用空椅、布、抱枕等媒材,讓來談者能在當下經驗(體驗),而非只是仰賴頭腦談話。認知行為治療,則找出影響行為、情緒的非理性信念,並予以挑戰。敘事取向的諮商師,可能會以故事或隱喻回應,促發來談者有自己的理解與看見。

幾個部分會影響諮商師的工作方式:

  • 學習取向:心理諮商有非常多不同的取向,每個諮商師會有單一或多樣的取向。
  • 個人風格:既然在做人的工作,諮商師本身就是工具,每個諮商師本身的性格就很不同,也會影響取向的選擇,以及工作的走向。
  • 來談者的年齡、狀態:面對兒童、青少年、大學生、成人、長者時,諮商師選擇的工作方式都會有所不同。例如面對長輩時,我會調整語速,降低音調,然後帶入更多正向的氣氛,也需要隨時關注長輩的精神狀態狀況會不會累。


很久沒PO文,快要從月PO,變成季PO。工作繁忙下,更多時間,會被放在靜靜生活,好好讀一本書。但最近發現,好像還是有讀者,想想還是寫點東西,比較不為難自己的方式是,隨筆寫一些閱讀與工作經驗的整理。

我的原始音高其實比我現在習慣講話的聲音更高,在唱歌時,我其實有發現自己會刻意將聲音下壓的狀況。(如同我比較喜歡聽黃小琥、王晰這類聲音)

© 2021 Talk to Emma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