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可以照顧好自己,我還需要戀愛嗎?

2020-11-13

我最近非常常被問到「當我可以照顧好自己,我還需要談感情嗎?我還會想戀愛嗎?」,次數多到我覺得我需要為此認真寫一篇文。

會這樣問後面往往帶著這樣的疑惑...

「我就是需要人陪、需要人照顧、需要人關心與愛,所以我才談戀愛。如果這一切都可以自給自足,那我還需要男朋友/女朋友做什麼?而且我不想要自己照顧自己啊,這樣感覺好可憐,我還是想要被照顧。如果照顧好自己,會失去別人對我的照顧,那我為什麼要學習照顧自己呢?」

這問題其實問的不錯吧,感覺非常合理。

從客體關係來講,人渴求被照顧的原因...

明明自己也可以出門去吃飯,但如果有人幫我們送飯,關心我們吃了沒,就會感覺特別暖心。

我們能力能辦到,但別人給予感覺更好。

以客體關係理論而言,當我們幼時主要照顧者(客體),通常是父母,沒有辦法提供我們成長所需要的食物、擁抱、愛、關懷或其他嬰孩要好好成長所必需的東西,我們會經歷很強烈的失落

這不難理解,畢竟在幼年時期,我們必須仰賴他人,無法獨立求生,『匱乏』往往攸關生死,因而這恐怖的匱乏經驗,會深刻的刻印下來。

更無力的是,嬰孩不會講話,只能用哭泣去表達自己的需求,試圖呼喚照顧者的注意力,希望可以被滿足需求。

假設不幸的,主要照顧者可能因為自己的處境、能力或種種原因,沒有滿足嬰兒時期的我們。於是我們帶著這樣不被滿足的失落與恐懼長大成人。

即便當我們長大成人,我們不再需要仰賴父母才能存活,但這內心的匱乏與空洞依舊存在,因此我們會傾向未來的人生中,用各種方式,去彌補這空缺感。

往好處想,我們增長了能力,不再是幼時只會哭泣。

常見的滿足方式之一,就是戀愛,透過強烈的親密關係去感受那種被在乎、被愛、被照顧的感受,填補幼年的匱乏感。

(還有其他更強烈的方式,為避免離題,先不說)
(為什麼明明想要彌補幼年的匱乏,卻往往是重複幼年匱乏關係的經驗。為什麼想要被愛,卻往往找到和幼時照顧你的人一樣,對你不好、傷害你的對象?)又可以寫一大篇...

回到討論的問題。

「我就是需要人陪、需要人照顧、需要人關心與愛,所以我才談戀愛。如果這一切都可以自給自足,那我還需要男朋友/女朋友做什麼?而且我不想要自己照顧自己啊,這樣感覺好可憐,我還是想要被照顧。如果照顧好自己,會失去別人對我的照顧,那我為什麼要學習照顧自己呢?」

客體關係解釋了為什麼,相比於自己給予自己,我們更傾向由別人給我們。因為感覺就是不同。別人滿足的方式,相較自己提供,更接近幼年的滿足的形式。

既然透過他人滿足更符合我們的需求,為什麼還需要學習自我照顧呢?

結論先說,透過他人滿足自己需求沒有什麼不好,至少感覺很好。但重點是程度問題,我們可以被照顧,但也同時也需要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。

當進入戀愛以後...

如果幼年的匱乏是龐大的,當我們將這些期望(希望被愛、被照顧、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感覺)投射到另一個人(你的男友或女友),他的責任就會變得非常非常龐大。

熱戀時期,可能不成問題。熱戀期,兩人看對方怎樣都順眼,你覺得你終於找到理想的伴侶,可以停止尋尋覓覓的過程。對他而言,扛起這甜蜜的負擔,似乎不成問題。

戀愛時,我們感覺到強烈的愛與被愛,充滿活力,臉上掩蓋不住戀愛的甜蜜。大家注意到你那藏不住的笑容,你心情更好,人充滿活力,甚至明顯的變漂亮了。

這段時間,就算每天聊到凌晨三點也不是問題,甚至還意猶未盡。

但是,遺憾的是,這樣激發的狀態,很難長期保持。

(所以有些人往往一旦熱戀期結束,就覺得一切都變了,而走向分手)

當戀愛走入現實生活後...

我們不是活在真空、與世隔絕的兩人世界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、責任,需要工作、上課、賺錢。

如果全然要仰賴他人,當這個他人(被依賴的人)可能在為了他的工作努力奮鬥,希望可以升遷,或取得更好的薪水。或是同時需要照顧自己的父母,或有其他的責任,他可能無法兼顧,或是像熱戀期一樣付出那麼多。

(純粹為了方便說明,以下以『他』代替被依賴者/照顧者,以『她』代替依賴者/被照顧者。不代表這類情況只發生在某個性別。)

暫時被冷落的人,可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:

「難道我不重要了嗎?」「你以前都可以隨傳隨到,現在你卻告訴我你要忙,你變了...」「你以前都可以...,現在卻不行,你一定是不愛我了。」

這時,她(依賴者)重新經驗到幼時那種我有需求,但不被滿足的失落。從中,感受到她好像是不重要的。有時,她會忘記她已經是成人,即便別人不陪她吃飯,她依舊可以照顧自己,給予自己需要的。

在另一方面,他(被依賴者)會開始覺得累,想到明天還要工作,電話中女友卻還是抱怨自己不夠在意她、陪她的時間不夠,安慰之餘,難免疲累,希望可以早點結束這通電話。

如果全然仰賴他人照顧,很能會出現的問題...

有些幼年比較匱乏的人會經驗到,當你不給我我所要的,可能是陪伴的時間、無時無刻的關懷,或...。當我被拒絕,我好像重新經驗到幼時那種有需要,但卻不被滿足,從中,深深感受到「我是不重要的感覺」。

而這個「我是不重要的」、「我是不被愛的」、「我被拋棄了」的感覺,實在是太龐大的不舒服、太可怕,像會把人吞噬般。

於是她開始用各種方式,要移除這不舒服的感覺,重新獲得她想要的。

(記得,這裡她不再是嬰孩,擁有哭以外的能力了)

例如,有些人會很焦慮,於是開始奪命連環call,但卻反而把別人推得更遠。

(諮商室常會聽到「我知道我不應該一直打給他,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。」)

她可能會抱怨:「我這麼愛你,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。我的快樂都來自你,你怎麼可以拋棄我。」

我的一切快樂都是來自你,只有你能給我快樂。

看起來好像是在告訴他,你好重要、我好愛你。但同時也是要求他承受極大的壓力與責任。他不單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也連帶要扛起她的生命與讓她快樂的責任。

他獲得重要性,但也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。

終有一天,他會抗議、會累倒。

全然仰賴他人,可能出現的問題,他人充滿變數,可能會累、會倒、會煩、會變。而對方也有自己的生活、課業、工作與人生,無法全然以你為重。

中國人一句話,靠山山倒,靠人人跑,靠自己最好。(我寫這麼多,結果他一句話解決,我只有淚...)

曾在電視上看過一對情侶的例子...

女孩很愛男方,自學生時期開始戀愛。男孩性格外向,會照顧人,畢業後成為一名業務,工作上常需要陌生開發、拜訪客戶,小組內也常需要開會討論策略。

女孩仍是學生,發現當男孩工作後,以前隨時都可以聯絡上,現在卻常常電話不接,或說在忙而匆匆掛上電話。這一切讓女孩充滿不安全感,覺得是不是像大家說的,男孩看到外面的世界,就會一去不回頭,交集越來越少,兩人不再同行。

習慣做什麼都在一起的女孩,突然好不適應。

男孩沒辦法常常陪她一起吃飯,於是她也不大有胃口。男孩沒法每天深夜陪她聊天,因為忙著趕明天的提案報告。

女孩開始經驗失落,覺得以前可以,為什麼現在不可以,一定是你看到外面的世界,而不再愛我了。

女孩急於要對方證明,她還是被愛的,她是最重要的,比對方的工作還重要。

開始要求男生隨時要回應,包含開會時不斷打給對方,要求對方開擴音證明他在開會,而不是和其他女生約會。

這段戀情的後來,不用我多說什麼,也許你們也看出來了。

我自己對感情的想法與相信是,一段正向的感情關係,可以讓雙方的世界變大,透過對方的眼看見與經驗不同的世界,在彼此互動中更理解自己,並且能一起經驗不同的人生。而不是因為戀愛,將世界越活越小,讓生活只剩下兩個人,再無其他。

你對感情的想法與需求又是什麼呢?

回到「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照顧自己?」

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全然扛起另一個人的一切。將照顧自己的責任全然丟給對方,沒有人能扛的住。

感情本該是,彼此照顧。但當狀態不允許時,我也能照顧好自己。並在彼此需要時,成為對方的後盾。

最初的問題,「當我可以照顧好自己,我還需要談感情嗎?我還會想戀愛嗎?」

其實,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沒有那麼重要,甚至是因人而異。

這會回到你期望從感情中經驗與獲得的是什麼呢?

即便再會照顧自己的人,依舊也會希望和別人有所「連結」,有「愛」與「親密」的需求,只是有人選擇友情,有人選擇愛情,有人選擇其他。

當我們不那麼急迫需要透過別人,填補內在的匱乏時。我們擁有些許空間,能真正的去探問自己的需要。

我們不再急於找到浮木,不再急迫需要被照顧,而是更重視找到『適合』的對象。

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,只是幫助我們,不再只能從對方身上獲取照顧,而是我本身就能照顧好自己。

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,讓我們能保有選擇的權利。

© 2021 Talk to Emma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